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业外作品

事不避难 勇于担当

  发布时间:2019-05-30 15:15:31


    今年3月份,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四国,66岁已年近古稀的他,6天时间里到访五座城市,出席40余场活动并作重要讲话。中青网总结了习近平主席在各次发言中的20个妙句,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。” 这是3月22日,习近平主席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提到的,他的原话是“这么大一个国家,责任非常重、工作非常艰巨。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。我愿意做到一个“无我”的状态,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。”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作为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无私奉献精神。

    何谓担当?担当是指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,毫不犹豫、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,全力履行自己的职责,并在职责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。

    如何担当?最近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实力圈粉,他在5月21日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媒体的圆桌采访时,坚持把教育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作为采访的基调,认为只有把人才培养出来,我们才有前进的源泉。不是自己上了时代周刊,进入全球富人榜就对其他不管不顾,而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告诉世人:好的教育,才能增强国家的底气。我相信这里好的教育绝对不只是单纯科学文化教育,更有情感和信念的教育,把一种理念变为一种思想确信是一门艰深的教育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念,作为一种先进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意识形态伫立在世人面前----大气而有底气,看到大格局又善布局,在推动发展中见实效,在破解难题上见真章,真正做到和而不同。对!任正非也是一名共产党员,他的魅力不止在于妙语连珠,更在于对自我有清醒认知,对大势有准确判断,对狭隘爱国主义有足够警惕。他在他的位置诠释了如何担当。

    作为基层司法人员,我们不仅需要时刻心怀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家国情感,更要在本职工作中做到:事不避难,树立主动担当的意识;勤勉笃学,练就能够担当的本领;躬身实践,养成自我担当的习惯。

    最近看了一篇微小说,有句话说“在电子化信息时代,每个人都活成了赤裸裸的蒲公英的样子,一不小心还可能被人狠狠的噗一下。”我的感受是:当下我们每个人确实和蒲公英有几分相像,既盼望被人发现又害怕被人发现,于是扎牢自己,生怕面对风吹草动。其实,我们应该敢于承担风险面对挑战,敢于直视自己,适当的放飞自我,以另一个视角看待人生,你必然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。梁启超先生曾说过:“人生需知负责任的苦,才能知道有责任的乐趣。”这也是勇于担当带给我们认知上的幸福感!

    “悦人不如悦己”,我们只有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强大,才有可能带动身边人继续传播正能量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勇于担当的幸福的人!

责任编辑:薛伟聪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法警队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